最近,又有一些旅游市场乱象被曝光:
先是峨眉乐山爆出低价游的陷阱,购物回扣现象严重;
又是新婚游客泰国遇黑导游恐吓,上演连夜大逃亡。
有人说,四川这几年的旅游环境太乱。但是,乱的只有四川的旅游环境吗?
每当这样的旅游“涉黑”事件爆出,都在无形中给我们更多的旅行社“泼了脏水”。这绝非“事不关己”的小事,每一个负面新闻,都削弱着普通游客对我们的信任。
而以上几则新闻,无一例外都与低价团有关。特别是“一日游”类的产品,业内都很清楚,几乎是没得赚。大家都在压价,利润已经少得可怜,没有回扣分成,我们旅行社说不定还会赔钱。
之前思途就和大家谈过,不开低价团,旅行社如何赚到该赚的钱?既然一日游、低价团的利润越来越低,市场监管也越来越严格,我们恐怕,再难局限于眼前。
一日游的产品之所以存在,完全是由当前的市场需求决定的。有的人到四川,就希望只用一天时间游完青城山、逛遍都江堰。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,这样的市场需求,取决于客户目前的认知,作为一个外地人,到了青城山,除了爬山,还有什么可玩?他们恐怕没有什么概念。
要让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,确实不是容易事。不过,思途明确的告诉大家,既然一日游有其存在的必要,我们就还有路可走。如何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呢?从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,我们就可以嗅出一丝风向,“旅游+”的趋势将日益明显。
政府提倡“旅游+”的口号已有3年之久,相信大家对这个概念也不陌生。旅游创新是行业的大方向,小到旅行社,大到政府,都在推动旅游的融合发展。
于是,我们看到了——
风行一时的《爸爸去哪儿》带火一波亲子游目的地;
《舌尖》系列让美食小店从偏远小城走到大众面前;
抖音短视频让西安摔碗酒一夜爆红……
有人可能说,这些都是借势营销的功劳,但互联网时代,只有转变单一的产品销售模式,给传统旅游加入新元素,转变用户才能获得盈利的新动能。
这么说,各位可能有些茫然,但其实我们都在玩“旅游+”:
比如,思途和大家分享过的“旅游+研学”模式。研学旅游本身就是一个融合概念。它既是对学校课堂教学的补充,又是对青少年旅游产品学习性的提升。有了政府推广的加持,因而在针对青少年的旅游产品中,研学旅行更具市场竞争力。
现在市面上做研学旅游的企业虽多,但精品线路还在开发中。研学旅游的产品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真实需求,像“小程序员研学”、“动画王国探秘”等创新产品,吸引力自然就大得多。
还有,“旅游+养老”也是现在比较常见的融合产品。老年游虽然发展有一定的年头,但是市场机制仍不成熟。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缺乏产品特色。思途之前也提到过携程想要抓住老年游市场发力于产品创新,我们旅行社也可以考虑让自己的夕阳红旅行线路更加多样化。
怎么做呢?比如,健康养生是中老年朋友都关注的重点。我们也可以与食材供应商合作,推出原生态健康旅游,让游客亲历灵芝、鹿茸等种植基地基地,了解农作物种植、加工过程,做真正的“放心游”。
除此之外,还有更多的模式等着我们去探索。年初爆红的《旅行青蛙》,就给我们提供了“旅游+社交”的全新思路。我们很难不怀疑这款游戏是与日本旅游观光部门合作的成果。互联网手游以手机为载体,加之腾讯这样的社交将巨头推动,带火旅游目的地不是问题。
试想,如“明信片”中的各大景区如果展开联合,推出景点打卡集邮、“蛙儿子”同款周边等衍生品,其商业转化力也将得到火箭式的增长。
最可怕的是,这些“旅游+”不再是行业畅想,今天的旅游,融合了交通、医疗、会展、休闲度假等各行各业。不是危言耸听,事实就是别人正在淘汰你!要是我们再不迎头赶上,再过3年、5年,市场还有我们的机会吗?
赞
1
有一点帮助
0
没有帮助
参与评论